在台北城內上課,回憶台北城的歷史

     我住景美,參加這次的課程,每天要騎機車經過羅斯福路,左轉愛國西路,然後把機車停在小南門附近,再匆匆進入教室上課。愛國西路、中華路、忠孝西路、中山南路所圍成的區域就是清末台北城的範圍,我們的教室就位於小南門進城後不遠的地方,雖然我對城內還算熟悉,但在台北城內上課卻是第一次的經驗,尤其是一出教室的大門就可以看到小南門,不禁讓我腦中浮現台北城的歷史。

    早期台灣的行政中心在台南,大家或許都會以為台北雖然不是全台的行政中心,但總應該是北台灣的行政中心了吧!錯,在1875年以前,北台灣的行政中心在現在的新竹,1875年設台北府,北台灣的行政中心移至台北,1884年台北城興建完成,建城的石材來自觀音山、奇里岸及內湖的北勢湖等地,是當時全台灣「硬體」最堅固的城池,但卻從來沒有發揮抵禦「壞」人的功用,因為1895年日本人打台北城時,是直接開城門讓日本人由北門進入,日本人統治台灣不久,覺得「城」與他們的都市計畫概念有所違背,就決定拆城,城牆及西門就這樣被拆了,在有心人士大力奔走之下,其他四座城門有幸保留下來。

    你或許會納悶,在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城門之外,為什麼會出現一座「小南門」呢?且待下回分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9712047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